昨日召开的中共泸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体(扩大)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市委、市政府关于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的决定》和“六个突破”的实施意见。这是指导泸州未来四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,也绘就了泸州未来四年发展的蓝图与梦想。
未来四年,泸州靠什么实现“六个突破”与“四年翻番”,就要靠对一系列战略的强有力落实。那么,泸州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,努力走在全省“次级突破”前列,拟定了怎样的作战部署,泸州晚报记者对此一一解读。
目标直指“四年翻番”
全市生产总值四年翻番—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稳步发展、新型工业带动发展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,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,到2016年,全市生产总值翻番,达到2100亿元以上。
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四年翻番—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做大做强白酒产业,加快发展化工、能源、机械产业,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到2016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,达到1000亿元。
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翻番——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、重大产业和民生事业发展,加大项目建设力度,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%以上,到2016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,达到1400亿元,累计完成投资4500亿元以上。
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四年翻番——提高经济运行质量,积极培育税源,加强财源建设,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,到2016年,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番,达到165亿元。
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四年翻番——实施收入倍增行动,扩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,到2016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,分别达到4.1万元和1.5万元。
“六个突破”重拳出击
产业发展突破:重点发展九大产业
我市将重点发展现代农业、白酒、化工、能源、机械、现代医药、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、现代金融等“九大产业”,着力构建产业结构优化、质量效益较高、多点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围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,依托畜牧、优质稻、高粱、果蔬茶、林竹、烤烟等六大特色效益农业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,努力跨入全省现代农业强市行列。始终把酒业作为“重头戏”领先发展,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、能源产业开发、机械产业振兴,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加快建设“中国白酒金三角”核心腹地、全国循环化工生产基地、川南能源保障基地、大型装备制造基地。主动适应服务业高端化需要,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物流、金融服务、旅游组织、教育培训、医疗卫生服务“五大中心”,优先发展现代物流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,改造提升现代商贸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,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、比重提高、水平提升。
到2016年,全市“九大产业”实现增加值1480亿元,打造“千亿产业”1个、“千亿企业”1户、“百亿企业”3户、“五百亿园区”2个、“两百亿园区”4个。
城镇建设突破:到2016年,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,中心城区人口130万人
重点抓好江南新区和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建设,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;到2016年,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%以上,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,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30万人。
强化规划引领,做大城镇规模,加快中心城区和泸县、合江、叙永、古蔺4个县城以及江阳况场、分水岭,龙马潭特兴、长安,纳溪大渡口、护国,泸县玄滩、兆雅,合江福宝、九支,叙永水尾、江门,古蔺二郎、太平等24个重点小城镇建设。
加快推进城市跨江桥梁、骨干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,着力构建互联互通、功能完备、无缝对接、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。
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快速推进城市主体功能区项目,加强城市生态保护,做精做优城市管理,抓好旧城棚户区改造,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。
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、重大生产力布局、公共服务配套、社会建设管理等,改革完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,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,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投资拉动突破:到2016年,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
科学谋划和加快实施一批投资额度大、带动作用强、经济社会效益高的重大项目,重点推进泸州云龙机场迁建工程、隆黄铁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,郎酒酱酒基地暨二郎名酒名镇建设、泸州煤气化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,两个新区、“两江四岸”整治等一批城镇建设项目,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、西南医疗康健城等一批民生项目,古叙石漠化治理、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建设。到2016年,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。
开放合作突破:招引一批国际国内500强、行业100强
着力招引一批国际国内500强、行业100强、央企、知名民营企业、上市公司及国际合作项目,到2016年,引进到位市外国内资金突破1000亿元,年均增长20%。深入推进区域合作,提升国际合作层次,加强国内区域合作,重点围绕交通枢纽构建、港口物流发展、能源产业开发、旅游线路打造等重点领域,加强与成都、重庆、贵阳、昆明、遵义、毕节等城市的交流协作,推进川南城市群城市间优势互补、产业互接、交通互联、市场互通、生态互惠、机制互动,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。
县域经济突破:到2016年,七个区县经济总量分别翻番
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,到2016年,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60%。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,着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,积极引导区县培育支柱产业、发展特色经济,进一步夯实突出重点、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基础,推动区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。到2016年,七个区县经济总量分别翻番,其中,江阳区570亿元、龙马潭区300亿元、纳溪区200亿元、泸县400亿元、合江县250亿元、古蔺县230亿元、叙永县200亿元。
民生事业突破:深入实施九大民生工程
深入实施就业促进、扶贫解困、教育助学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、百姓安居、民生基础设施、生态环境、文化体育等九大民生工程,分阶段安排好民生项目,逐步实现“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”的目标,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契机,集中力量,深入实施“七大扶贫攻坚行动”,全力抓好叙永、古蔺、合江等地的扶贫解困工作,扶持发展高粱、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,确保贫困地区、边远山区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。